回国休假的一点感慨:北京的夜,好晚

上个月回国休假,结束之后从北京转机飞欧洲。因为我们三口之家行李比较多,就订了首都机场附近的酒店,方便第二天出发。趁着在北京停留的这个晚上,就约了几位大学同学小聚一下。

那天是星期二,我大概下午四五点钟到酒店。感谢北京的同学们的热情招待,也挺不好意思的,让他们下班后还大老远跑来机场这边见我一面。

有一个小感慨就是:北京人下班真的挺晚的。

最早到的一位同学是晚上八点,最晚的则到了十点钟。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加上有娃在场,需要早点休息,我们就聚到了十一点就散了。

其实我离开北京已经十几年了,差不多都快忘了自己当年也是晚上九十点才下班,甚至偶尔加班到半夜才回家。

这十年在大连工作,主要在外企,工作节奏相对温和。一般如果晚上有安排,我会早点去公司、早点下班,或者请个小时假,就算偶尔早走了,没人会去计算你在办公室到底坐了满不满八小时。

现在再看到北京同学的生活节奏,我真的很难想象,要怎么平衡这么晚的下班时间和家庭生活,尤其是当你有了孩子。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比如有的同学请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还有的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让孩子暂时在老家生活,只有放假的时候再团聚。

另外他们还提到了北京幼儿园入园的问题。同学说,北京各类幼儿园在招生时会有一定的优先顺序,比如是否为本地户籍、是否在本区有房产等,综合考量户籍、房产、甚至是居住证等情况,顺位安排比较复杂。这也再次让我感受到:在北京,生活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当了父母之后,再也承受不起北京的生活节奏。

“逃离”未尝不是一种选择。避开这些现实的压力,让生活变得简单一点、纯粹一点。

和队友聊天时,我们也不觉得外国的月亮就一定比中国圆。

怎么说呢?可能这就是人口大国的特征吧。资源有限、人口多,哪怕你再努力,也时常感受到那种“被推着往前走”的无力感。

想想看,如果欧洲哪个国家也有我们这么庞大的人口,竞争恐怕也会一样激烈吧。

作为个体,我们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始终保持准备,继续前行,在适合的时机遇见并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欢迎关注公众号「DevOps攻城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