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选择参与 EuroPython 2025 评审?

最近工作之余没怎么贡献代码,主要把时间都用在了评审 EuroPython 2025 (欧洲 Python 2025 大会)的提案上了。

EuroPython 2025

在国内的时候,我从未想过去参与某个活动,并当志愿者服务大家。但是来到欧洲,我突然想多参加点这样的活动。

下面就说说我为什么选择参加志愿者工作,以及最近一周的支援活动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为什么选择参与活动

第一,其实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逼自己去主动说,去跟别人交流,去听别人在讲什么。

其次,这件事情是可以写进简历里或博客里。

第三,我不是什么活动都想参加,对我来说想参加的活动类别就两大类,要么是 Python,要么是 DevOps。

这就是我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思考的底层逻辑。

其实产生这一想法就为最重要的,有了想法,去年年底我就去搜索欧洲 2025 年有什么活动,然后就关注到了 EuroPython 2025,在布拉格举办并报名参加组委会工作。

不管怎么样,就是很想参与一下,去当志愿者,如果能去现场就更好了,只要门票不要钱就可以,飞机+酒店我自己购买,就当全家人一起过去旅游一下,顺便还能会一会老同事。一举三得。

当评审能学到什么

第一点,我从参与中窥见了一些如何组织这样活动的流程,包括一些文档、职责、评审流程、要求、工具等等。总之,能感觉组织者很有经验,活动是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第二点,作为评审,我可以阅读到上百条的演讲提案,分享我的观点,帮助组委会评分,最终选择出来哪些提案最终可以呈现在 2025 年 7 月的大会上。这同时拓宽了我的视野。

一个感触

开源是个人的强大背书。

我们在公司内部比如分享一个 Python Linter 工具,像 uv,pre-commit 等,只要你足够了解,没有问题。

当你要去一个大会去分享的时候,你或许可以讲出很多有用的内容来,但不一定能获得评委的认可让你去讲。如果你是 uv,pre-commit 不用说是作者,就是其中的维护者,你能去讲的可能性就是别人的几倍。

举例来说,我在 review 提案的时候,我看到了 PyPI 一名成员的提案,当然他的提案很有内容,加上他是 PyPI 成员,一下就让这个分享的含金量拉满。

另外还有一些是 Python Core Dev 和 PyPy Cor Dev。怎么说呢,这些人但凡想来分享点他们贡献的功能,那真是的太容易了,主办方求之不得。

最后

虽然这会每天需要多花几个小时来做这件事,但收获还是挺多的,至少拓宽了视野,看到了更多的想法。

所以接下来会去试试之前没上手的项目,比如 PyPy,Pydandic,FastAPI 等。

我现在完成了 129 个 review,还剩一天时间,我希望我能完成近 150 ~ 200 个,虽然组委只建议每个人评审 30 个。

Current progress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正向的学习过程,从中我能学到很多的想法,锻炼我的英文和沟通能力,并且对我的成长和简历都是有帮助的。

这件事情起初是有一点难度的,但并不是不可跨越的,这就是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力度了。

你觉得呢?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欢迎关注公众号「DevOps攻城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