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正文
Background Image
  1. Miscs/

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3063 字·7 分钟· ·
沈显鹏
作者
沈显鹏
目录

偶尔深夜躺下时,我常常在想,我是怎么就走到这了?这都是源于毕业后的一系列选择吧!

也时常感慨,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回顾过去十余年,这几个决定对我走到今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 毕业之后去上海
#

2009年刚毕业时,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找到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论在哪,不论具体做什么,没任何计划,只要能提供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就行。

当时,有同学已经找到手机测试的工作,并被派到上海出差,我得知之后他们还在招聘,也应聘了这家公司。

还记得应聘完不久,我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列车从沈阳北站出发时,我接到了公司的电话,通知我面试通过,可以来签合同了。就在火车到达沈阳站时,我毫不犹豫地下了车,还退掉了火车票,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真正选择。

我的第一份测试工作就这样开始了。那时候真的很敢闯,说走就走,然后就独自一个人去了上海。

上海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充满魔力的城市,即使是住在公司郊区的宿舍,生活依然快乐和精彩。

在上海,我去过世博会、首家苹果店开业,当然还有南京路、外滩、杭州西湖;还看过刘翔在钻石联赛跑110米跨栏,看周杰伦的上海演唱会。周末的晚上还会和同事一起聚餐到半夜,那时候大家都是刚毕业的小伙子,同事之间相处起来更像是同学。

2. 从上海回到沈阳
#

在上海出差了一年多,又到了选择的时候,是回到沈阳分公司还是辞职在上海找一份新的工作?我和一部分同事选择回到沈阳分公司。

回到沈阳,那里的办公室、食堂、工厂和宿舍都在一个大大的厂区里,周围是郊区,只有周末才能出去逛逛。

我感觉到在这个郊区,我就是这个工厂里的螺丝钉,看到了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日子虽然过得平稳,但不应该是我这个二十来岁的年龄该追求的,我知道这不会持续太久,如果不及时调整,等到有一天没什么一技之长时会很被动。我开始思考:如果将来我想去大连,我现在的这份手机测试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因此我要转做 Web 测试,哪里要我,我就去哪里,我需要的就是相关工作经验。

后来我是在沈阳东软面试上了北京东软的岗位,去北京的工资是3000,于是我毅然决然去了北京。

3. 从沈阳到北京
#

那是2011年3月,来之前我联系了大学同学刚哥。我可以在找到房子之前在他那里借宿一段时间。

就这样,我就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我如愿做上了我心中真正的软件测试工作,也从那时候开始,我才开始上手了一点脚本、数据库相关的知识。

在北京东软,我经历了两个外派项目,发现我不喜欢这样的外派方式。一是上班无定所,二是定期更换并认识新同事。不到一年时间,我打算换工作了。

我第一个投递的简历是百度,面试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没有通过,可能那时候确实是太菜了,才做了不到一年的 web 测试新手,还想面试百度?想想也不太可能。

后来又投了几个简历,误打误撞我就面试了京东,且最终通过了面试。记得当时的工资是6500,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笔巨款啊,足足比我刚来北京的时候翻了一倍。

在京东工作的两三年,是我真正入行测试的几年。身边确实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同事,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 Python、Jenkins、性能测试、以及功能测试。

虽然我学到了这些技能,但我知道如果我想回到大连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光会点技术还不够,我还得会英语,因为在大连只有外企的待遇还不错。

因此我在北京就开始搜索大连的外企,另外也开始准备学习英语。

我报名了新东方,学费好几千块钱,我记得上一堂课可能都要几十到上百,另外我觉得这样性价比不高。听了一两次试听课后,我果断退了学费。

我觉得最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就是加入外企。我开始在北京尝试去面试大连的外企,正好有一家在北京有分公司,我就去面试了,但可惜面试没通过。

4. 从北京回到大连
#

没有办法,在北京想找到大连外企实在不太现实,我辞掉了京东的工作回到大连找。

回到大连之后休息了几天,发现自己没有工作实在没心情做其他任何事情,然后就开始了找工作。

去面试过花旗的外派,也没有成功。那时候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转开发!

这是受在京东的同事影响。当时有一个测试同事,他会开发且技术不错,负责给开发团队写单元测试。我当时觉得这个很厉害,我也想做那种被认为有技术含量的工种。

因此我当时的另一个计划是:如果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招聘我这个只有测试工作经验的人,培养我做开发,我其实愿意少拿钱,甚至免费为他们工作。我当时离开京东时的工资已经有一万二了,尽管如此但我也想要转开发,即使是从一个实习生开始。可惜当时市场没有给我这个机会,我没有在短期内找到这样的开发岗位。因为我需要一份工作,后来就找到一个6000多薪资的测试小主管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工作了几个月,发现这不是我想继续工作的环境,并在骑驴找马继续寻找一份外企工作。

后来我又误打误撞投了我之前在北京投递过的外企,这次面试得挺不错的,并正式被录用进入了外企。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十年的职业生涯,是我最为努力的十年。

5. 在外企从测试转开发然后DevOps
#

上面说过我想转开发。在我加入到新公司后,组内有机会可以从测试转前端开发的机会。我当时极度羡慕这样的机会,可惜晚了一步,人够了,因此我就只能在测试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直到2018年,因为公司业务调整,我又有了转开发的机会,但需要考核。

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认为这对我来说是在做对的事情。两个原因:

  • 如果编程技能比较强,我可以成为测试里技术最好的人;
  • 通常开发比测试有更多的话语权,更多的机会,比如说技术移民。 我毫不犹豫地申请去做开发!

那是一段压力非常大的日子,我之前在#码农随笔系列里写过文章记录过那段日子。但最后我还是成功做了开发。再后来团队需要一个Build工程师,说真的,真是为我准备的角色,太适合我了!

之前这个角色还叫Build工程师,因为我非常有热情把这个工作做好,因此我做了很多Build之外的事情,因此我的职责也在慢慢扩大到DevOps相关领域,之后大家都称我为DevOps工程师,负责DevOps/Build/Release相关的事情。

6. 从大连到欧洲
#

早在几年前,我开始有了想走出去看看的想法,想在日本、欧美范围内找一个可以提供签证的DevOps工作。如果再走不出去,到了四十岁我可能就没什么机会了。

这个想法的产生可能源自于我此前自由行去过泰国、日本、美国的缘故。之后我喜欢听《静说日本》、《随口说美国》这些音频节目。

我更新了自己的LinkedIn,期间偶尔有人联系过我新加坡的机会。说实话,能不能去成还不好说,但我对那里不是很感冒,给我的感觉那边比较卷。

在经历了疫情、孩子出生后,这个想法就搁置了,也没有任何进展。在经历了众所周知的大环境后,突然有了机会。

但说实话这时候我顾虑比当初去上海,回沈阳、去北京、回大连时多得多。

因为家庭、因为孩子、因为父母,做出决定是不容易的。但在过往的所有选择里,没有完美的机会,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况且这样的机会以后几乎都不会再有了。

留下来可能需要被迫去卷无意义的事情,就像大人卷工作、教育,小孩卷学习。想到此,我知道又到了该选择的时候,那就是走出去。

最后
#

自毕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外企工作,我挺努力的。努力工作、不妥协地去完成;坚持业余时间以教促学的写了七八年的博客和公众号,贡献开源项目。

我坚信努力的价值,但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自我感动”的误区。努力固然重要,但不能让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们必须抬头看路,抓住关键的机会,做出明智的决策。毕竟,如果方向错误,再多的努力也可能是徒劳的。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欢迎关注公众号「DevOps攻城狮」

相关文章

2023 年终总结
·1184 字·3 分钟
时间过得很快,2023 年转瞬即逝。如果不记录下自己在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就很难回想起来这一年都发生过什么。
2022 年终总结
·992 字·2 分钟
时间过得好快,又过完了一年。 今年想写一些总结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2020 年终总结
·1736 字·4 分钟
时间飞快,马上就迎来了 2021 年,又到了总结自己这一年来的所有的经历和收获的时候了。
2019 年终总结
·1238 字·3 分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是 2020 年的第三天了,回顾 2019 年,我给自己的年终关键词是:尽力。
从测试转开发
·1359 字·3 分钟
从测试转开发的五个月,工作、学习、生活的感悟和总结。
从QA到DEV到DEVOPS,码字五年有哪些收获
·1841 字·4 分钟
从软件测试到开发再到DevOps,码字五年有哪些收获?分享我的职业发展和写作经验。